黄家驹去世多年,但是他的歌一直被很多人传唱,但奇怪的是名气如此高,歌曲这么受欢迎的歌手竟然到现在还没拿过香港金针奖。为何会这样了?
过去放唱片用的就是唱片机,唱头(又称唱针)对于歌曲播放质量高低格外重要,金针最为高质即代表永恒,所以将对乐坛有非常杰出贡献之人称作“金针”,授予其金针奖。金针奖是由香港电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评选出来的终身成就奖,以表扬个别从事音乐行业者在香港流行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,权威性备受尊重。自1981年首次颁奖以来,不少音乐人都获得过。金针奖不限于流行音乐、古典、戏剧、民乐等也在其范围内。不只有歌手,还有作词作曲人。但大都还是以流行音乐、歌手为主。尽管如此,金针奖也不是每年都会颁布,而是要看是否有足够资格获奖的艺人出现。正因为如此,金针奖在香港具有广泛影响力。香港乐坛歌手不计其数,但是拿到金针奖的凤毛麟角。金针奖似乎成为了评价歌手优劣的重要标准。
金针奖不是通过大众投票评选出来的,也就是说不靠市场定。在香港,明星一大把,而且粉丝多,往往唱片也卖得不错。如果通过市场定,那么粉丝多的明星基本毫无悬念地可以拿到金针奖了。然而事与愿违,金针奖的评选不靠这个,而是通过专业人士评选。大众喜欢的,专家未必会喜欢。专家喜欢的,大众可能也会接受。如此,这样既照顾了市场,又照顾了水平,所以评选出来的歌手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。黄家驹的歌曲非常受人欢迎,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,所以市场到底如何,还得需要通过唱片的销量来定,黄家驹在世时出过不少唱片,但销量并不是特别突出,反而是他死后,销量超过了生前,有点生前无名,死后爆得大名,简直不可思议。生前被关注的不是太多,死后很多人都关注,传唱其歌。总之,黄家驹受欢迎度并不是特别突出,那么他的音乐功底如何了?
展开全文
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乐队中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原创。在香港乐坛,很多歌曲都是来自国外,绝大多数歌曲都是买了国外的版权,然后找填词了填一下词,歌曲就包装成自己的。没有国外,香港的流行音乐可能玩不起来。流行音乐像快餐,没什么营养,只要爽一下就可以了,所以像风,一阵一阵的。快餐需要快,否则会错过市场,因此香港通过金钱引进国外的创作,简单加以改造,由此导致香港乐坛没有音乐,只有娱乐圈。黄家驹这样的音乐人简直就是香港乐坛的一股清流,他无法容忍香港乐坛,而乐坛也不欢迎他这样的异类。故而黄家驹和他的乐队选择离开香港,到国外发展,做自己喜欢的音乐。从原创性来看,黄家驹的音乐完全没问题,那为何金针奖还是没有授予他了?
黄家驹1993年在国外参加节目时,意外身亡,享年三十一岁。黄家驹是已经过世了的歌手,金针奖会不会颁给一个已经去世了的人了?在黄家驹生前和死后多年没有这样的先例,不过在2010年,当年的金针奖颁给了陈百强,要知道他于1993年去世,也是去世多年的歌手。既然这样,那么金针奖显然没有规定只颁给在世的人。因此,黄家驹似乎还是可以拿到金针奖的。那为何至今,他还是没有拿到了?这可能与他过世的时间太早有关系,当年他才三十一岁。如果从出道时间算起,黄家驹歌手职位生涯仅仅只有十年。陈百强的职业生涯比他要长点,1979年发行第一张专辑,1993去世,生涯超过十年。职业生涯不长,但是他创作的歌曲非常多,而且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歌曲,对香港乐坛还是贡献不小啊。黄家驹创作的歌曲不管从数量,还是传唱度来看,他不比陈百强少。为何后者能被追授金针奖,而前者至今都没有了?
黄家驹去世后,他所创的Beyond乐队一直延续了多年,直到2005年解散,这其中也创作了不少歌曲,成绩有目共睹。但金针奖在没有颁给他们,反倒是太极乐队和达明一派都拿到了。
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乐队是不是真的被人拔高了?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